【衛健局】十八個關于新冠肺炎防護的知識問答
一、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部分會引起人發病,患者表現為從普通呼吸道癥狀到重癥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癥狀,其形態看上去像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為“冠狀病毒”。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
二、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目前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其他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人群普遍易感。
三、新冠肺炎疑似癥狀有哪些?
疑似癥狀為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等。
四、如何使用口罩?
1.在中低風險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疫情高風險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物防護口罩;
3.有疑似癥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4.有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防護口罩;
5.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室息。
五、手衛生怎么做?
1.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
2.可選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劑或醇類復配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3.可直接用75%乙醇擦拭雙手,若無消毒劑也可用有效的消毒濕巾擦拭雙手。
六、手機是否需要消毒?如何消毒?
手機是高頻接觸的物品,要加強對它的清潔和消毒,每次外出回到家后,可以關閉手機電源,等手機徹底冷卻之后,蘸取適量的75%酒精,或者使用消毒濕巾等擦拭手機表面,并做好手衛生。
七、什么是咳嗽、打噴嚏禮儀?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衣服或紙巾,掩住口鼻。使用后的紙巾應丟到垃圾桶。咳嗽或打噴嚏后,應盡快用流水清洗雙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如無清潔雙手條件,不可用手直接觸摸口、鼻、眼等。
八、學生應注意如何防護?
1.有疫情高風險地區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學生,自離開疫情高風險地區后,根據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要求,居家或在指定場所醫學觀察14天;
2.各地假期中的學生均應盡量居家,返校后盡量不要外出,減少走親訪友、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
3.每日進行健康監測。
九、公共場所應如何防護?
1.避免去疾病流行的地區;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網吧、KTV等;建議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
2.建議外出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物品,勤洗手;
4.注意咳嗽、打噴嚏禮儀;
5.同一公共空間內有多人時,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離。
十、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如何見面打招呼?
1.見面應至少保持1米距離,戴口罩,不建議握手、擁抱等身體接觸行為,建議行拱手禮或抬手招呼;
2.注意咳嗽打噴嚏禮儀。
十一、乘坐電梯應注意哪些?
1.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2.乘坐電梯時,盡量避免乘坐擁擠的電梯,與同乘者盡量保持距離;如發現其他等候者有咳嗽等可疑癥狀,建議盡量避免同乘;
3.遵守咳嗽打噴嚏禮儀;
4.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電梯按鍵;
5.離開電梯后,做好手部清潔。
十二、私車車如何做好防護?
1.空曠場所做好通風換氣,車內配備口罩、消毒濕巾或免洗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做好手衛生;
2.搭乘可疑癥狀者時,可疑癥狀者應佩戴醫用外科口覃或無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同車人員應佩戴醫用外科口覃,并保持開窗通風。下車后,繼續維持車內通風,并用消毒劑或消毒濕巾對其接觸物品表面擦拭消毒;
3.搭乘新冠肺炎患者后,應聯系當地衛生部門及時做好私家車的終末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十三、乖坐公共交通工具應注意作么?
1.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2.可佩戴手套,待抵達目的地脫掉手套后清洗雙手。盡量少接觸公共設施,也可隨身攜帶速干手消毒劑、消毒濕巾進行手部清潔;
3.注意咳嗽打噴嚏禮儀。
14.火車站、機場過安檢時應如何做?
火車站、機場時應全程佩戴口罩,安檢時短暫取下口罩,一般不會被傳染。取下口罩時,建議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1米以上),避免與他人正面相對。面部識別結束后立即戴上口罩,盡快通過安檢通道。
十五、應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家中如無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則
1.日常居家常通風、勤洗手、做好清潔,保持環境衛生;
2.外出回家先洗手,出門穿的衣服、鞋可以放在門口,不用特殊消毒;
3.室內環境日常以清潔為主;有身體健康狀況不明的客人來訪后,及時對室內相關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可選擇合法有效的消毒劑或消毒濕巾擦拭消毒;
4.餐(飲)具清除食物殘渣后,可煮沸消毒15分鐘。
十六、如廁后怎么做?
1.一般家庭:如廁后建議先蓋上馬桶蓋,再沖馬桶。便后要認真洗手,需做好保潔衛生;
2.家里有密切接觸者: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否則可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清潔廁所,并用消毒液擦拭“高頻接觸”的部位,如馬桶按鈕、馬桶圈墊、馬桶內部和廁所門把手等。
十七、面對疫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疫情期間,在危急情況下,人會感到悲傷、緊張、不安、困惑、害怕或暴躁都是正常的。與信任的人聊一聊會有幫助。多與你的家人和朋友交流。
此外,疫情期間也是信息流行病暴發時期。獲取真實信息,收集有助于準確判定風險的信息,參考可以信任的消息來源,以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避免不必要恐慌和焦慮。
十八、為什么要進行隔離?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的方式,如呼吸道飛沫、空氣傳播、食物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所以,控制傳染病流行需要同時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對病例進行隔離。
一、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部分會引起人發病,患者表現為從普通呼吸道癥狀到重癥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癥狀,其形態看上去像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為“冠狀病毒”。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
二、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目前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其他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人群普遍易感。
三、新冠肺炎疑似癥狀有哪些?
疑似癥狀為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等。
四、如何使用口罩?
1.在中低風險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疫情高風險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物防護口罩;
3.有疑似癥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4.有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防護口罩;
5.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室息。
五、手衛生怎么做?
1.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
2.可選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劑或醇類復配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3.可直接用75%乙醇擦拭雙手,若無消毒劑也可用有效的消毒濕巾擦拭雙手。
六、手機是否需要消毒?如何消毒?
手機是高頻接觸的物品,要加強對它的清潔和消毒,每次外出回到家后,可以關閉手機電源,等手機徹底冷卻之后,蘸取適量的75%酒精,或者使用消毒濕巾等擦拭手機表面,并做好手衛生。
七、什么是咳嗽、打噴嚏禮儀?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衣服或紙巾,掩住口鼻。使用后的紙巾應丟到垃圾桶。咳嗽或打噴嚏后,應盡快用流水清洗雙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如無清潔雙手條件,不可用手直接觸摸口、鼻、眼等。
八、學生應注意如何防護?
1.有疫情高風險地區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學生,自離開疫情高風險地區后,根據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要求,居家或在指定場所醫學觀察14天;
2.各地假期中的學生均應盡量居家,返校后盡量不要外出,減少走親訪友、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
3.每日進行健康監測。
九、公共場所應如何防護?
1.避免去疾病流行的地區;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網吧、KTV等;建議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
2.建議外出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物品,勤洗手;
4.注意咳嗽、打噴嚏禮儀;
5.同一公共空間內有多人時,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離。
十、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如何見面打招呼?
1.見面應至少保持1米距離,戴口罩,不建議握手、擁抱等身體接觸行為,建議行拱手禮或抬手招呼;
2.注意咳嗽打噴嚏禮儀。
十一、乘坐電梯應注意哪些?
1.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2.乘坐電梯時,盡量避免乘坐擁擠的電梯,與同乘者盡量保持距離;如發現其他等候者有咳嗽等可疑癥狀,建議盡量避免同乘;
3.遵守咳嗽打噴嚏禮儀;
4.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電梯按鍵;
5.離開電梯后,做好手部清潔。
十二、私車車如何做好防護?
1.空曠場所做好通風換氣,車內配備口罩、消毒濕巾或免洗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做好手衛生;
2.搭乘可疑癥狀者時,可疑癥狀者應佩戴醫用外科口覃或無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同車人員應佩戴醫用外科口覃,并保持開窗通風。下車后,繼續維持車內通風,并用消毒劑或消毒濕巾對其接觸物品表面擦拭消毒;
3.搭乘新冠肺炎患者后,應聯系當地衛生部門及時做好私家車的終末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十三、乖坐公共交通工具應注意作么?
1.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2.可佩戴手套,待抵達目的地脫掉手套后清洗雙手。盡量少接觸公共設施,也可隨身攜帶速干手消毒劑、消毒濕巾進行手部清潔;
3.注意咳嗽打噴嚏禮儀。
14.火車站、機場過安檢時應如何做?
火車站、機場時應全程佩戴口罩,安檢時短暫取下口罩,一般不會被傳染。取下口罩時,建議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1米以上),避免與他人正面相對。面部識別結束后立即戴上口罩,盡快通過安檢通道。
十五、應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家中如無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則
1.日常居家常通風、勤洗手、做好清潔,保持環境衛生;
2.外出回家先洗手,出門穿的衣服、鞋可以放在門口,不用特殊消毒;
3.室內環境日常以清潔為主;有身體健康狀況不明的客人來訪后,及時對室內相關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可選擇合法有效的消毒劑或消毒濕巾擦拭消毒;
4.餐(飲)具清除食物殘渣后,可煮沸消毒15分鐘。
十六、如廁后怎么做?
1.一般家庭:如廁后建議先蓋上馬桶蓋,再沖馬桶。便后要認真洗手,需做好保潔衛生;
2.家里有密切接觸者: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否則可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清潔廁所,并用消毒液擦拭“高頻接觸”的部位,如馬桶按鈕、馬桶圈墊、馬桶內部和廁所門把手等。
十七、面對疫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疫情期間,在危急情況下,人會感到悲傷、緊張、不安、困惑、害怕或暴躁都是正常的。與信任的人聊一聊會有幫助。多與你的家人和朋友交流。
此外,疫情期間也是信息流行病暴發時期。獲取真實信息,收集有助于準確判定風險的信息,參考可以信任的消息來源,以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避免不必要恐慌和焦慮。
十八、為什么要進行隔離?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的方式,如呼吸道飛沫、空氣傳播、食物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所以,控制傳染病流行需要同時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對病例進行隔離。